粉丝提问?
很多刚接触花径的家长都有一个疑问,花径主张给孩子“无分别的爱”,无分别满足,无条件允许,那和“溺爱”有什么区别呢?孩子想要什么,就给什么,会不会形成溺爱?什么叫溺爱?听听林巨老师是怎么说的。
林老师解答
只要让孩子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自然而合理的后果,就不算溺爱。让孩子在父母“无分别的爱”的天空下,去过自己的人生,去感受自己的生命,去感受生活中的各种滋味,去承受他自己应该承担承受的那部分,包括痛苦、迷茫......不要替他包办他属于他自己生命的那部分,就可以了。比如孩子作业没写完,被老师批评,这就是他自然要承担的合理后果;再比如,孩子谈恋爱了,跟女朋友吵架,这也是自然合理的后果......不能因为这些事情就去跟老师争吵,也不能去跟他女朋友吵架。
守住这个底线----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他生命中的种种自然而合理的后果,在这个前提下,给他的爱越多越好,不会形成所谓的“溺爱”。
展开剩余55%花径所倡导的“无分别的爱”,并非大包大揽地帮孩子承受一切,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,而是以充分的尊重为基础,允许孩子如其所是地体验生命的完整,包括成功与失败、欢欣与痛苦,并承担自己行为所带来的自然而合理的后果。这种爱从不越界去包办或剥夺孩子亲历人生的权利,而是用无限的支持陪伴他们,在真实的经历中学会责任、韧性与成长。与之相反,“溺爱”往往是因为恐惧和焦虑而过度保护,过度控制,替孩子屏蔽了本该由他们承担的后果,剥夺了其自由呼吸的空间,干扰了其内在力量的生发......
真正的爱,是赋予孩子翱翔的苍穹,而不是束缚手脚的温床;是信任生命本身的成长性,而不是用焦虑剪断其自由的翅膀。
| 撰稿:云何
发布于:北京市顺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